冲浪杂记

黄健

2013-10-17


1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告诉你怎么伪装,让别人看起来你的社交生活很丰富多彩。文章中的方法让我开了眼界,至少以他教你的方式来看,我发现周围伪装自己社交生活很丰富的人真的很多。比如说,收到短信不要立即回复,让别人认为你很忙;即便是一个人吃了一顿很简单的饭,也要发一条人人状态,说和小猪、小尹一起逛街发现了一个极好的小吃;一个人旅行时,更应当发很多日志和微博了,一定要讲自己在哪儿见了哪个老朋友或者网友,等等,然后有认识很多新朋友等等。真实的情况,可能就是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某个地方摁着手机瞎想罢了。

这篇技术贴,倒是让我明白了平常遇到的不少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吃饭要不停的拍照发微博,为啥要把某句很平常的话发上QQ签名,还来一句很奇怪的前缀:一哥哥特神仙,他说……当然更常见的是,不过是坐火车出行路过某地,下车休息下,一定要选个不错的角度拍张很有感觉的照片,然后附上:我在徐州,这里很苍茫。让你感觉,你总是“在路上”。这看起来确实很屌!

但何必呢?

豆瓣上最近出现了一篇总结贴,一个更为神道更加高深的伪装技术贴:教你如何伪装成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一篇篇看完后,不禁为之感慨。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无聊或者浅薄,而是感慨这写帖子的人必然有深厚的功力,不然不足以教人忽悠比他牛逼的人。

无论是伪装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历史学家,他们都抓住了这些学科专业致命的弱点:专业从业者总是在学科的经典和前沿之间犹豫徘徊不决而与此同时学科本身充满了无数不解的悖论,特别是当它们关乎道德的时候。只要你掌握了这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具有的鲜明特征的时候,你也就可以写上一门伪装技术贴了,教人如何伪装什么什么家,然后说不定还真能让别人成功的捞得几分虚面,感到几分快意,然后……没有然后了,如是而已。

装什么装?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不仅有人写伪装贴,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人甚至学习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想必今天高科技的社会,人们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生活,是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交流的生活;同时,人们也缺乏了直面深刻的能力了。不然伪装技术贴不会大行其道。确实,我们应该反思。

2
红极一时的digg最后50万美元贱卖,曾经它的估值到达2亿美元,google要买而人家还不卖。如今混得这般下场,可谓世事无常,things change!更让人惊讶的是,digg的对手reddit居然一路飘红走高,到现在位置,还在互联网界有着极高是声誉和点击率。真是奇怪。

我仔细看了下digg,和reddit。我无意深刻地分析他们的成败原因,因为我没有兴趣写一本罗马盛衰原因论,只是谈谈直观感受。老实说,digg很漂亮,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而reddit真的很丑,好像就是我这样的一点设计功底都没有的人随便堆砌的一个页面。当然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内部算法。Digg失败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没能够很好的更新算法,防止那种在中国很普遍的水军行为的发生,那些说他败在改版问题的说法,都是避重就轻。毕竟这不是一个用户为中心的平台,他只是一个信息的分享方式的革新。Reddit做的就很好。丑陋的界面,但有着强大的内部算法的支撑,而且整个注册和发帖的流程很简单。这倒是印证了中国人一贯喜欢的道理:不要花拳绣腿,要有真功夫。什么是真功夫,就是内功。核心算法不能保证有效的符合用户需求,那么都将迟早完蛋。

3
这一点,在中国的互联网界,估计豆瓣是做的最好的了。豆瓣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你总能在这里轻松的找到和自己兴趣气质一致的人,虽然你不认识他,但你们可以做朋友。豆瓣就是一个社会,什么人都有,好人坏人,高人凡人,都在那里混,它都能接纳容忍,这就是高明之处。网络社会,人最大的需求,就是一个容身之处,再高一点的要求是,在那里能保护自己不被人肉的同时还能认识几个臭味相投或者志趣相同的人。

不过老实说,facebook和它的克隆版人人网,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Facebook全世界有着网络社交的统治地位,而人人网也占领了中国市场。想digg和reddit这样的网络模式,在中国却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发展起来。国内做digg的人不少,最终大多数不了了之。这跟中国人的习惯有关,大部分的网民更习惯的和喜欢的还是在网上吹吹牛、泡泡妞。

这几天逛了几个国外的技术论坛,也很有感触。准确的说,他们的论坛很冷清,比如有人提出个技术问题,下面有人回复解决了,这帖子就完了,顶多说个thanks,后面就没人跟贴了。国内的技术论坛上,你同样提个技术问题,回帖的情况大不一样,有人给你解决问题,有人提出新方法,还有人揣测你的技术级别,还有人骂你笨蛋,更多的人则是在上面发帖逗你玩儿,或者扯淡罢了,而且乐此不疲。总之人气很高。要说混论坛找热闹,真是得在国内的论坛混,倍儿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