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热烈

黄健

2011-11-23


当你拿起笔作画时,你会画什么,怎么画,或者你想表达什么?对于讲究作画技巧的人来说,或许更关注的是怎么画的问题,但在我看完电影《梵高传》后,我觉得对于梵高这样关注生命本身的人来说,也许更重要的是表达什么。

对每一个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的人来说,总存在一个空白区域,或者说是一种鸿沟。那是存在于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表达之间的真空地带。跨越鸿沟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显得并不重要,至少是不急迫的。但对于梵高来说,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他一遍又一遍地创作,希望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生命本身的热烈带给他的强烈体验。对他来说,这是一种释放;而对于观赏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启示。梵高也许期望着用一般的手法就能表达出上帝的启示,从而成为一个生命意志的代言人。但事实上,为此努力的梵高还是没有能够获得他希望得到的成功。

他需要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准确地说,他需要从琐碎的生活中跳出来,拨云见日一般去重新认识上帝恩赐给这个世界的美妙和神圣之处。他走了太多路,遭受了太多不解和猜疑,但那一刻终于来临,他推开窗户看见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梵高看到的不仅仅是世界美丽的外衣,他还体会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存在于琐碎的,甚至是肮脏的生活中。他看到了这一股热烈的生命,若泉涌般不断喷薄,如热泪从眼眶流出。然而,这不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对于不断在失败、自卑、狂热和疯癫中追求一种生命热烈的梵高来说,这是他应得的报酬。

他没有放弃学习,也没有放弃探索。在梵高每天癫狂的生活中,他比别人更珍惜生命赋予他的一切,包括灰色的世界和光亮的世界。人世的繁华与堕落,让他倦怠了一般人追崇的对细微枝节的精巧与构造的崇拜。他更喜欢直接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更能真实表现出他体会到的生命激情。与其说他在绘画领域创造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不如说他找到了一种更能直接体会生命热情的途径。这个途径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但梵高却倒下了。

梵高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艰难地寻找着被遮蔽的生命,而他付出的代价却是他的一生。也正是这一种虔诚的、狂热的、教徒般的激情之火,激励着他不断地追寻与探索,而这热烈的生命之火最终烧掉了他自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这就是宿命。但梵高的生命之火却永远燃烧在艺术殿堂。命运赋予了他指引凡人的使命,他以躯体之殇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那些为生命的热烈惊讶、为生活的本质喝彩的人。

梵高终究成不了救世主,他能做的只是在一个并不为所有人都理解的空间中指出一条可能的通途。他也救不了自己,那田野里狂舞的乌鸦仿佛是上帝对他的警告。他不是救世主,不能越界。梵高应当是明白了自己的归宿。他或许是完成了某种神谕里的任务就回家了。

生命又像一个魔术,梵高碰到了一个更加艰难的问题,他找不到他想寻找的东西了。那是什么?他或许知道,但他只找到了一条道路。这道路通向何方,他没告诉人们,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最后的画作中,庄稼地里的路仿佛并不是为他准备的。躺在提奥(梵高的弟弟)身边的梵高想回家了,他的路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准备好了。这一生中,只有提奥像是神为他专赐的知音,也只有提奥才能理解常人眼中的疯子梵高。

这一颗躁动的心终于沉下去了,梵高切实感受到了。这一颗躁动的心让他不停歇地工作,他似乎是圆满地完成了某种命定的任务,终于可以离去了。梵高彻底绝望,却又在绝望中找到了“出路”。“太阳将大地笼罩在纯金般的光辉中”,在那儿赴死的人,并不是一种“悲痛的死亡”。那在烈日之下,田野之中挥舞着镰刀的人,就是梵高,而那火红的太阳,是他火热的心。《华中科技大学周报》201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