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一点杂感

黄健

2016-02-25


最近朋友圈里,各种死人。

名人死了,很厉害的学者死了,一个天才高中人也死了。

老死的老死,自杀的自杀。

对于死以及为什么死,这个问题很容易引发讨论,但是通常什么都讨论不出来。

之前读了很多书,其中涉及到死亡话题的讨论也非常多,哲学思考的,社会学研究的,历史反思的,各种各样。有的哲学派别中,死亡是唯一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还是很赞同这种观点的,所谓未知死焉知生,对死亡的思考才能给我们“生”的意义。

当然这些都还是在脑海中在思维中进行的,他并不是实在。

但是最近一年多,身边有亲人逐渐去世,让我有了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说是体验,就是因为那种获得的感觉并非因为思考而来,而是因为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事实。

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经常可以见到,可以说说话的那个人,突然间永久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所有关于他的印象都成了永远的回忆。这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直接获得的经验。

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它给你的带来的体验,不经过任何脑力的、智力的包装或者加工,直接进入你的感觉中。

曾经苦苦思索“什么是经验”的问题,到现在才有了最深刻的感受,可能这也是一种悲哀。

所以,要理解一种经验或者一种感觉,最好的途径就是直接的体验,以及不要思考经验是什么。

人死了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死亡可能是解脱,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死亡更多的是不甘心有不能抗拒的结果。

人死,但时间不会停止,特别是社会生活也不会停止。为了面对这种残酷,我们发明了各种仪式,以幻想的某种先天的形式,来继续死者与生者的沟通。可是,这更多的是在安慰生者,延续这个社会生活形式。

这些仪式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致悼词,也就是写文悼念。可是,大多数时候,这些仪式(或者是带仪式色彩的行为),不过是带着肃穆而沉重的面具在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消费」——消费死亡,消费共同的生活经历。

死了就很悲哀了,死了还被人「品玩」一把更悲哀。人死之时,「他人即地狱」才真切的表现出来。

所以你知道了,不死很重要。活着,好好活着活着死皮赖脸的活着,活着就好。

该吃吃,该喝喝,直面生活,从容不惧。我就这种态度。

以上都是瞎扯,我回家煮肉吃去了,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