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抄袭是怎么回事?答知友MG问

黄健

2013-10-17


你好。关于学术抄袭这个事儿,我了解一点点,所以跟你说点我所知道的吧。下面写的,也抄了不少我原来写的东西,自己抄自己啊。

这几年,关于学术界抄袭的问题吵得很厉害,得益于网络媒体发达,让我们也看到,原来在台上在圈里混得人模人样的,许多也在抄袭,有的甚至是依靠抄袭起家的!更有甚者,抄得都十分霸道,十分硬气,颇让人惊愕。

早有人曰过,“天下文章一大抄”,说得非常到位!如今混学术圈的,都知道所谓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但中国学者一贯不缺乏一种智慧——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越来越严谨的学术规范之下,锻炼的不是学术从业者越来越严谨的学术作风,而是越来越高明的“对策”手段。

下面就我所了解的冰山一角来聊聊学术抄袭这个问题。

首先举个例子,怎么抄概念。比如有人创造了一个不错的概念,很有创造性,那么其他学者们自然也就眼红,或者甚者说,这不就是我以前说到的么?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当然不会错过机会让别人独享创新的好名声,于是各种对策就上场。

1,换一个说法。你说甲,我说乙,其实意思一样,这也仰赖了中文的博大精深,什么东西都可以有几种表达方式,你怎么能说我抄袭你的呢?
2,增加一点无关紧要的东西。你说甲,我说甲A,其实意思还是一样,但我说这叫发展了概念,你怎么能说我抄袭呢?
3,貌似反对的赞同。你说甲,我说丙,丙是表面看起来是完全不同于甲的,但深究之下,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你怎么能说我抄袭你呢?
如此等等,太多太多,这就造就了学术界一个极大繁荣的景象,乍一看,还以为中国学界真是大繁荣大发展呢,其实都知道,不过是一个虚假繁荣罢了。

这还是小打小闹。对于大牛来讲,常见的方法,就是抄袭国外的同行。幸赖中国外语教学的大力推进,让很多人都能读老外同行的成果了。自然,抄袭也就随之而来。

还是拿一个小概念来说,比如Tom教授创造了A概念,那么咱就抄过来,改名为甲,得用中文,然后再用晦涩深奥得国内同行都看不懂的东西来一番阐释,这样一来,既符合了中国国情,又显得十分先进,很容易博得国内同行的好评,大家都会说:还是您老牛逼,赶上国际前沿了!如此这样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也就很容易。

然后就是拿课题,开课程,搞讲座,出专著,继续忽悠那些稚嫩可爱对知识无比膜拜的年轻学生。学生被吸引,课题扔给学生做,然后这个忽悠可谓是越忽悠越大,最后,只要参与其中的,或者认识到了问题但因利益关系而不愿捅破这层纸,或者无知而不知道原来是个大忽悠,那么,就继续忽悠吧,让它成为事实,让它成为真的原创和前沿,大家都知道,凡事做大了,谁还会有谁贸然说你是没穿衣服的皇帝呢?当然,说不定也会遇到天真的小孩子,但可能性当然低了,毕竟学术圈里,都是所谓的高智商。

抄完国内同行就抄国外同行,可是都抄完了,怎么办呢?一个人的研究领域是有限的,而且特别是对那些不懂外语而开口闭口号称要做中国自主的本土学问的人来说,怎么办呢?那么,新的对策就出来了,最简单的路径的核心是:抄自己。当然不能简单的抄自己,这样容易被识破而混不下去。方法得高明一点儿。主要方式可以总结出来这么几点:

首先得搞点中国特色的东西,也就是领域要选准,不能选择研究诸如“人是什么”这样很普世的问题,因为全世界的学者都研究,容易被识破你几斤几两。你得选择 “秦朝人的日常生活”“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为这只有中国存在,老外要研究必须到中国来或者读中国的材料,那么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就是中国人啊!如此回答者,在目前的学界已经很多了。

选择了好领域,就该配套一个好方法,没有好的研究方法,别人不会承认你的成果的真实性,当然,你也可以自娱自乐——这样的学者也不在少数。研究方法要独特,但是又要让别人能够理解,怎么办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中国特色的外皮包一个一般研究方法的内核,这样就可以告诉别人,我的方法是独特的中国式,但明眼人都知道,核心还是大家都懂的那一套。这一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尤其管用——过去有人买个老外的芯片,请个工人把皮儿磨了,打个新标识上去,说这就是牛逼闪闪的“中国芯”,还套了国家不少钱。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领域选定了,方法包装好了,现在最最需要的就是拉一个帮派出来一起干——当然不能在外面跟别人说咱是什么“帮派”啦,那多像黑社会啊!不好不好。得说咱是“学术共同体”,或者咱是一个“研究团队”,这样就会显得特别正统。国人一贯喜山头、好派系,人多力量大,人少了,容易被唾沫星子淹死,那么一帮人就有反击质疑者的能力了,至少在中国任何领域里面,人海战术在一开始都是有效的。

这一帮人,还得是有层次的,一些核心者应当是知道秘密最清楚的,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忽悠下面的人,而下面的人大部分应当是对知识对学问充满好奇心和信心的年轻人,最好是民族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他们最爱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们天天“国家民族大义”挂嘴边,却懒得思考,不爱反思,干劲冲劲又最大。上面一声号令,下面一起行动,有人写文章,有人组织会议,有人吹捧,有人宣传,往往场面十分壮观。领域、方法、帮派都有了,然后需要的,就是找些似懂非懂的学界同行来做朋友了,即所谓的尽可能团结非敌对者,让他们也说说好话,效果就更好了。

大致就这样,所有抄袭自己的前提条件就准备好了,现在剩下的东西,不过就是通过各种上面都提到过的抄袭国内同行和国外同行的方式,来抄袭自己或者别人的东西,而且一定要反复抄。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都有过很著名的论断,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被认为是真理,而且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弥天大谎而不是一个小谎。然后通过帮派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证明,这都是咱自己的原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和学问。一来二去的,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大多还真信以为真了,特别是不是很懂内幕又不愿意思考的人。更好玩的是,原初想这么干的人最后都真认为自己在做一项前无古人的大创新!你可以想象下,他们每逢深夜,窗前对月,感觉慢慢就上来了——常常真以为自己正在做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那感觉,太妙了,鸡冻无比,竟惹难眠啊!

不管怎么抄,抄完了,总会碰到有人质疑的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帮派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质疑者很少是一起质疑,但反击的人则往往选择群起攻之。最后两方都聚起一帮信徒,打得不亦乐乎!大家都见过这场面,特别是混微博的人。经过这么一番缠斗,原来简单的问题,往往都会复杂化,以至于最后谁都分不清谁在说真话还是假话了,最后大部分不了了之。这就是中国式学界斗争。

缠斗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也可以说是金科玉律——那就是将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至于采取哪种上升方式,随便!目前我所知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首先分个左右派,然后宣布自己代表人民代表正义,然后给对手扣个阴谋论的帽子,最后引入“被境外势力利用”等论调,再捕风捉影找点“证据”,等等。这么一下子,就可以将简单的学术抄袭辩论问题政治化,那你说,最后谁还敢继续争论呢?中国人都懂得,息事宁人、事可大可小的道理,特别是经历过过去阶级斗争年代的人,更加谨慎,以防引火烧身。如此,学术问题就自然可以悬置了。反而是有问题的人,大部分都能取得舆论优势,因为他们一般会首先倾向于选择政治化的路径来讨论问题,自然就容易占据优势。

其实这都是创业导师教我们的,有兴趣最好去研读下伟大导师的选集。总地来讲,所有方法都有这几个共同的特点:

1,要有帮派,其中必须有核心骨干若干,一个人肯定干不起来;
2,要有起码表面上看起来完整的话语逻辑体系;
3,要有脑残粉,越多越好,制造舆论最需要他们;
4,懂中国政治,特别是要能准确估摸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政治风向;
5,懂意识形态,会搞宣传工作。
至于具体的学术抄袭案例,太多太多了,一上网,到处都是。我觉得你要去辨识一个人是否抄袭,你就按照网上他们讨论的,找到材料自己来比对。非常容易的就能鉴别是否抄袭。还是相信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问题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原因来:

1, 中国人的逻辑,从来不是以事实和真相为目的,而是以取胜为目的,所谓成王败寇。
2, 中国过去的历史特别是近代革命史,一在告诫人们,政治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再有牛X的人都可能在这上面栽跟头。
3, 年轻人感情用事者多,喜欢轻信而不愿深究,主导事件的人往往懂得很多,他们更喜欢享受忽悠别人被别人崇拜的快感。
4, 学术规范不严谨,学术圈子缺乏基本共识。
5, 体制问题,你懂的。比如,一个人胖了瘦了,那都是体质问题。(好冷)
6, 人性问题。不解释。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最终都综合影响了这些问题的形成。

现在要鉴定一个人是否抄袭了,通常要他所在的单位成立个所谓的调查小组来鉴定,非常复杂。调查来调查去,往往不了了之。最后的结局是,抄袭的成本越来越低,而被发现后遭惩罚的机率也越来越低。

现在的学术评价机制问题大大的有,以后再跟你讨论这个问题。反正你要是搞学术,宁可写的差点,慢点,不要去抄袭,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事关你的人格。文章写的不好,顶多说你没水平,而水平,是可以慢慢提升的嘛。要是道德错了,那就不好弄了。最近我和同学发现,南京有个年轻老师,唉呀妈呀,抄袭的水平简直是上青天了!这哥们就直接把台湾的期刊上的文章繁转简,然后换上自己的名字,居然到处发,还发多个期刊。他就这样每年都抄N多篇,简直是藐视学术界,以为只有他能看到台湾的杂志。哎,怎一个牛逼闪闪了得!

我就跟你说这么多,是我自己了解的。这个圈子里面,水很深,我知道的太少了,以后有新消息,再告诉你吧。

黄健

2013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