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不再的年代

黄健

2010-07-01


上网时,看到某专家学者提出将《背影》从课本里删除的新闻,突然觉得很可笑——因为他说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然后就是悲哀。

我至今还深深的记得《背影》,想想那里面的父亲,就感动不已。现在,大学都毕业了,这四年来,看过不少书,读过不少报刊杂志和网络上的文章,却从没有遇到过像《背影》这样充满温情令人感动的文章了。如今,充斥着传媒的文字,绝大部分都是浮华喧嚣的,频繁出现的各种网络新词,已经让我们的汉语离开那深厚的底蕴越来越远了。单从文字来讲,我们现在人似乎再难以写出像《背影》和朱自清的其他许多散文那样朴实而又美丽的文章来了。我们正在失去母语的能力,而不是你会不会讲会不会写汉语的能力问题,而是已经无法真正地从精神上领会汉语的灵魂了。可笑的是,我们的这个成人世界里“理智”的人们,不但要自己如此轻浮,拜倒在浅薄、无聊和琐碎的脚下,还拉着下一代,训斥道:怎么还不跪下?

或许,这已经不是某专家学者的问题了,是我们社会病了,病得不轻。我们不仅在失去我们的文字能力,我们还在失去情感,那些来自本性的真感情,在今天似乎成了另类的标志。像《背影》里透着的那样一种温情,是再难体会到了。

想起了2009某期的长江日报这样的报道:“世界问候日”里,来自大学生的一片真情的问候却不断遭遇尴尬,许多人以为是这些他们是在借机推销而敬而远之,一位女士表示在街上遇到陌生人搭话,会很警惕,一般不开口。

这是一条令人感到忧虑、感伤的新闻。不禁感叹,这确实是个温情不再的年代。

曾经还看到一篇散文,主题是关于一条发给好久问联系的朋友的一条短信——“你还好吗?”。短短几个字的问候,往往一下子让人备感温暖。事实上,这一生活的细节,只是少数人才能感受到其中温情,大多数人是没有时间也不会想到发给一个好久未见的朋友这样一条短消息的。我们太忙了,而没有时间关心朋友了,特别是很少见面的朋友了;我们也太懒了,不多的精力只好关心自己了;我们太警惕了,以至于一个陌生人的问候,似乎总是被认为心怀叵测……

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确实进步了不少,各种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好处已经令我们的生活到达了无以复加的方便,同时也是极其开放又封闭的地步——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愈加的容易,而我们的心灵变得与外界愈加的隔离。这是时代的宿命?还是现代生活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们甚至懒得拷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没有现实意义,就像来自陌生人的问候并不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却可能从我们身上带走什么。可曾想到,除了现实的利益之外,我们还需要温情,来融化我们早已让现代生活冷藏的心。

这个人人崇尚自我与独立的时代,失掉的却真实的自我。彷佛置身冷藏库中,你我都带的寒冰的外衣,冷漠地看着身边的人,虽拥挤在一起,却感受不到温暖,体会的只有自己没有热度的心跳。

今天的生活,似乎是令人失望的——我们常常将原因归结于别人的冷漠与无情,却时常忽视了自己也在无形中践行着同样的生活态度。自我正是在这样的生活哲学中被封藏,所以我们的追寻却时常看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这个温情不再的年代,我们能够做什么呢?已经发达的科技当然是不能从事实上否定的,但或许我们至少可以给别人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真心的祝福,也或许更重要的是打开心灵的大门,接受别人的问候与祝福——这只是开始。但愿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丽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