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2011-06-01
这么几年了,关于大学课堂总是有些话想说,这些话不针对具体老师,也不针对具体课程,只是就大学课堂某些现象说点看法。
我是个爱逃课的学生,我知道这不正确,一个学妹因此对我说:“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是学生,无论如何,首先要尊重老师!”,这个学妹讲得理直气壮,当时令我十分震动。我确实知错……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也为学妹感到茫然,因为她大一,才上半年课而已,不知道在她即将大学毕业那一刻,是不是还会这么理直气壮地要求她周围的人“首先要尊重老师”?她是否也会一如既往的好好上课并尊重老师?但愿她如此。
我逃课不是不尊重老师,而是我首先尊重了老师,老师却没有尊重我们这些学生。恐怕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曾经还未上大学时,对大学课堂有着一种神圣感,希望着在这个殿堂里,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可以领略大师的风采,可以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光明之门。上大学之后半年,这种感情就消失了……消失的不仅仅是这种神圣感,更是对一般的课堂的敬意:学生不好好听课学习,老师不好好讲课布道。课堂也成了大舞台,万般奇技,悉数上场:有老师平淡地念PPT,有老师镇定地读教材,有老师坐着讲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老师高兴地讲自己的幸福生活,有老师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有老师兴致勃勃地盘点明星八卦,有老师持续地发表缺乏事实说明的激愤言论,有老师不厌其烦地点名签到,多亏了“电子教学设备”,还有老师一部一部地放电影。有些本来讲课还行的老师,受各种风气影响,慢慢也开始转变:思想家的生平野史越讲越多,而一到关键思想的解读时,便一句“由于时间关系,此处不展开”,如此点到为止!许多老师现在越来越喜欢安排学生“讲课”,分组准备专题,然后上台“讲授”,名曰锻炼学生,实则老师讨了个清闲,要是如此,老师作用何在?大半课程时间就在这些“赶鸭子上架”的“学生讲课”中逝去……而极少老师能够在不签到不点名不讲八卦不搞刺激言论不放美国大片的情况下,吸引着满堂的学生持续地听他/她的课的。许多老师讲课,让你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聊天也不是,不聊也不是,青春在彷徨与迷离中,在慌乱与忐忑中,眼睁睁的从老师鼻子下溜走……这般滋味,恐怕除了身处其中的学生再没有人能体会到了!
现在大学课堂是老师的,老师是主角,想咋整咋整,而学生不能逃不敢逃,否则扣分,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这之间,学生学到了什么?我看主要是逃课方法、技术,并锤炼了战胜无味枯燥的课堂的心智。幸运的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敢于逃课,敢于遵循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敢于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敢于和老师辩驳。然而是何其少!这种基本不重视学生感受,一味灌输的教学,死板的考核方法,能有多大效果?高喊“建设优秀文科建设一流大学”的希望在哪里?
学校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就必须建设一流文科,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要着重建设。要建设文科,就要开放自由的学习,特别是要有开放自由的氛围,更要作为传到授业解惑者的老师好好讲课。若不管学生感受,束缚学生于并不充满知识与思维乐趣的课堂,几乎就是“谋杀青春”。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课堂都是这样的,还是有很多老师讲的特别好,有许多老师讲课十分精彩,不但我们坚持听,还有很多外院系的学生来旁听。学生听完,常常也大有收获。我曾经去上邓晓芒老师的课,着实感动,一句一句的领着学生解读艰涩的德国哲学原著,兢兢业业,上课时即你使听不懂,也会感动不已。作为文科的学生,我们呼吁更多这样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老师为学生传到授业解惑,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在开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质疑、创造。